走出骨刺防治误区 | |||||||||
| |||||||||
骨刺为骨增生性改变,由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关节软骨被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关节代偿性疾病。因其外形像“刺”或赘生物,人们通常称之为骨刺或骨赘。 骨刺常发生于45 岁以上人群,年龄增长、骨组织老化是产生骨刺的基础,因软骨营养代谢异常、慢性劳损等原因诱发,患者关节软骨软化而失去弹性,进而出现软骨纤维化、关节间隙变窄,软骨面在修复过程中发生代偿性的增生、肥厚,在关节边缘形成隆起状的骨刺。骨刺可对周围软组织形成刺激,造成组织水肿、增生增厚,刺激神经而引起疼痛。病变通常进展缓慢,早期常无不适感,可因受凉、劳累或轻微外伤而感到关节酸胀或钝痛,并在关节活动时出现嘎吱声。症状可逐渐加重,引起关节畸形。 骨刺防治三误区: 误区一,补钙会引起骨刺 一些骨质疏松患者在补充钙剂后出现了骨刺,认为骨刺与补钙有关系。其实,补钙并不会引起骨刺。骨刺与骨质疏均为人体骨骼老化的表现,二者时常“相伴”,并且骨刺与人体缺钙、骨质疏松亦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人体骨骼发生骨质疏松时,骨关节更易磨损, 关节软骨中的硫酸软骨素发生解聚,释放出大量的钙离子, 在骨关节处与磷酸盐结合形成磷酸钙沉积物,磷酸钙是骨的主要成分之一,局部磷酸钙沉积增加继而形成骨刺。 误区二,运动可磨掉骨刺 有人认为,加强病变关节的锻炼可磨掉骨刺,其实不然。骨刺常发生于活动范围较大的颈椎、腰椎、肘关节、膝关节、足跟、指关节等关节处,对已发生骨刺的关节不宜过度锻炼,否则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过度受力及牵拉,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骨髂受力不均,使关节面压力增加、磨损加剧而加重骨刺。 误区三,药物能消除骨刺 骨刺不能被药物消除。无症状的骨刺一般不需要治疗,出现疼痛、肿胀症状者可采取对症治疗方法以消除症状即可。而骨刺发生在特殊部位压迫神经或血管可引起严重后果的则需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骨刺四要点: 一是适当运动 因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关节液,适当的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向软骨渗透,增加关节的新陈代谢,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预防骨刺。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健身操、太极拳、骑车等,应避免长时间跑、跳、蹲、爬山等,可加重关节软骨磨损。 二是纠正姿势 不良姿势可增加脊柱退变或损伤而引起骨刺。如睡姿不良、枕头过高或长时间趴着睡易诱发颈椎骨刺。站立位时脊柱负荷为100%,而坐位前屈姿势可增加脊椎负荷达270%,伏案工作者应注意坐姿,头、颈、腰在一条直线上,连续坐位姿势不宜超过1 小时。 三是控制体重 超重者下肢关节过于承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使关节软骨面上的压力不均匀,可引发腰椎、膝关节或跟骨骨刺。因此,体重超标者应减轻体重至达标。 四是合理补钙 合理补钙以维持骨质代谢正常需要,可起到既防治骨质疏松又防治骨刺形成的作用。日常适当多进食高钙食物,如牛奶、蛋类、豆制品,增加维生素A 和D 等多种维生素的摄入。 (作者:北京积水潭医院矩形骨科主任医师张春雨 摘自:《新保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